小時候好喜歡過新年,除了吃喝玩樂之外,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。當踏入農曆十二月,媽媽總會嚴陣以待,甚麼還神、尾牙、謝灶等等,多不勝數﹗
當中印象最深的要算是賣懶,忘了是哪天做的儀式,該是年廿八至大除夕其中一天吧﹗
仍記得有主題曲的﹕「賣懶...賣懶...賣到年三十晚﹗」。
程序是這樣的,晚飯後媽媽會給我們四兄弟姊妹每人一只烚蛋,然後要一面唱「主題曲」一面把蛋殼敲碎,然後把蛋掰開一半,把一半交給爸爸或媽媽,寓意將「懶惰」轉賬給他們。
仍記得某年我問媽媽﹕「你接收了我們的「懶」,那你豈不是天下間最懶的人麼﹖」媽媽只胡扯她是「大人」,不怕懶惰云云﹗我們卻只認為這是迷信,一點兒也不科學﹗
隨著我們長大,這習俗也俏俏地淡出﹗
今天為人父母,始明白到這「買賣」的背後,隱藏的是父母濃濃的愛;我們的好,甚至不好,他們都無條件地全盤接收。
這跟科學不科學沾不上半點關係,可笑的是我們自以為飽讀詩書,竟然看不透背後的情意,反而替他們扣上了「迷信」的帽子。
今天沒有替兒子「賣懶」,因為他實在太懶,一下子我接不了這麼多「貨」﹗只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中國新年的「玩意」,他視之為game啊﹗
其實我今天也真的相當懶,天氣太熱,只做了一客煙三文魚三文治作午餐﹗
想起了媽媽有另一首賣懶歌,不過是以東莞話唱出,當中有些歌詞是猜度而來的,因為自媽媽過世以後,已絕少有機會聽東莞話了。是這樣的﹕
賣懶隊,等齊來,眉豆去,菊花開,今日齊齊來賣懶,明朝早早過新年。
媽媽永遠是最偉大的,甚麼最差、最惡劣的都照單全收,永遠都 'exact fare'! 雖然近年媽媽身體大不如前,為了「我們這一家」能「渡年關」(因為最初結婚那年我的冰箱空空如也,因為「無儲糧」的關係,把媽媽嚇了一跳﹗),她準會為我們準備老公至愛的蘿蔔糕及 my favourite 年糕﹗
回覆刪除